全國都在轉「錦鯉」,這又是什麼呢?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3日電 “轉發這條錦鯉,好運不斷,心想事成!”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句話經常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在這裏,“錦鯉”已經不只是一種魚,更是一種符號――它既可以是錦鯉,也可以是王思聰、楊超越、魏瓔珞,或者最近的“信小呆”。

資料圖:山東濟南五龍潭中的錦鯉。梁 攝

12日,#全國各地都在搞錦鯉#話題登上了熱搜榜。

這一波“錦鯉”熱潮源自支付寶的一次轉發抽獎活動――9月29日14:00整,支付寶通過官方微博發出了一條名為“祝你成為中國錦鯉”的微博。活動規則很簡單,只要轉發這條微博,就有機會成為“中國錦鯉”,擁有大獎。

大獎有多大?微博發出一小時後,支付寶官方賬號又在評論區追加了一張禮物清單。這張清單有點長,看完大概需要3分鍾,而且還在不停增加。

转发这只锦鲤,真的能走好运

转发这条锦鲤,不会带来任何好运,但是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励。

活动奖品简直残暴,光看完清单就要花上3分钟。

转发这只锦鲤,真的能走好运

但近幾年間,“錦鯉”迅速與網絡上的“祈福”“轉運”結合,成功變身為供網友轉發的“吉祥物”。

今年2月發表在《新聞研究導刊》中的一篇論文統計,在微博指數頁面以“錦鯉”為關鍵詞檢索,發現涉及此話題的人群年齡分化明顯:12-34歲的用戶占87.62%。

文章將這種被稱為“日常迷信”的“在線祈願行為”看做一種網絡時代的文化現象,並認為這呈現出明顯的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特點。

當錦鯉成為一種“轉運符號”,它開始成為網上的一張張圖片。各種冠以“錦鯉”之名的“轉運”圖片出現。

網友製作的楊超越表情包。

我要留言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