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或針對母嬰巿場,最有效的營銷莫過於提供有用的育兒資訊及幫助。
香港媽媽一般都較忙,但對仔女要求又高,最好就是有「專家教路」,協助他們渡過最辛苦Ge三年零八個月。
要提供支援,莫過於可大量簡易開班,多互動,但幼兒行業要做到這個部分則不太容易,因為一般對科技了解不多,也沒有多餘人手操作。
這個時候,用微信群開班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了。
以“海報+朋友圈”為中心的社群裂變成為時下最火熱又簡單直接的方式,後續無論是將用戶導入網站平台,導入公眾號,還是構建長期社群,直接售賣課程或者商品,這種方式都是成本比較低廉,套路可復用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幼兒教師領域的【幼兒園開學素材】活動案例,這個活動通過微信群裂變+公眾號引流的玩法,短短5個小時內裂變了51個群,漲粉8000+。
這個垂直細分領域為什麼能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取得如此成績?他的活動具體是什麼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拆解分析。
一、活動路徑
因為活動方的產品主要是兒童早期教育課程,課程銷售主要在微信公眾號端口,所以本次活動設計的裂變路徑是先裂變社群,最終以達到公眾號為主。
這個活動路徑的亮點在於: 裂變路徑短,用戶完成率很高。用戶通過發朋友圈,截圖發到群裡,然後客服會在群裡提示發過截圖的用戶,讓他直接關注公眾號領取資料,進而引導用戶到公眾號上。
二、裂變海報
文案主導型海報,由於面對的受眾是幼兒園長以及教師,用這種略專業向的術語把亮點列舉出來的文案手法值得關注。
臨近新學期,對目標群體(幼兒園長及教師)的洞察,海報內容基本體現出了她們的當下需求,讓用戶感覺這張海報極具誘惑力。還有一點,僅限500人,數字比漢字更加有吸引力,通過這個限制給用戶最後一次刺激。
三、引導文案
活動方要讓題目簡單易理解,站在用戶是小白的角度將引導文案設計得非常簡潔明了。除此外,讓用戶轉發朋友圈的文案,以用戶自己的口吻去推薦活動,這樣有利於轉發朋友圈後增加信任背書,提高掃碼率。
對於裂變社群而言,海報的誘惑力和用戶分享的時間是能否引爆的兩個關鍵指標,同時也需要權衡在當前福利下用戶的耐心,促進他們的分享始終是第一要務。
四、閉環回流
最終引導報名的用戶關注公眾號後台獲取福利鏈接,當用戶進入公眾號自動回復獲得資料後;在公眾號的菜單欄裡,還可以設置其他課程的群裂變,如果用戶領完這次資料後,對公眾號裡的其他課程感興趣,他就會再次去做二次分享。這樣就形成二次裂變,一個閉環的回流。
用這個方法給公眾號導流,假設能做到200個100人群的規模,即使轉化率只有60%(應該不止這個數字),也能為這個公眾號導流將近12000+粉絲,效果還是相當可觀的。
五、裂變優化
在跟蹤這個活動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群內只有機器人自動回復、消息刷屏顯得太機械了,全程沒有人工維護社群的運營,用戶體驗非常不好,容易影響後續留存。
傳統裂變活動缺乏的恰恰是人性化的關懷,用戶體驗的瓶頸非常明顯。想要提升體驗,除了做好前期准備,建議還要在活動中添加大量人力工作,維系好用戶關系。
六、總結
不論哪個行業做活動,用戶體驗的改善都應該放在首要位置。特別是細分垂直行業領域,關注點不單是前期的獲客,後續環節的激活、留存也是很重要的,否則裂變來的用戶根本無法給企業提供價值,反而會降低口碑。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