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算不算“神廣告”?
這篇廣告從內容來看,確實是制作相對精良的壹部,從主題選材到文案都具有非常高的感染力和傳播性。從這次的刷屏現象就說明了壹切。
但是這篇廣告的缺點也非常明顯
第壹點:廣告內容和品牌的關聯度
既然是廣告,那核心的還是產品的宣傳。這篇廣告,從壹開始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劇情鋪展環環相扣,看完之後讓很多觀眾淚目…
不過核心產品的體現除了最後幾秒的logo和圖片,中間其實沒有太多可以相關聯的情節,很多人看過之後,被故事感動了,卻沒有記住產品。而且從始至終貫穿整個故事的產品是“微信”,這從核心重點上來說不免有些“喧賓奪主”。
很多網友說:“這篇廣告與其說是信用卡廣告,倒不如說是聊天軟件的廣告……”,這句話不無道理,為了讓大家有個更直觀的感受,七爺做了張圖。
當我們把slogen換了之後,妳會發現,這篇廣告瞬間就被替換成了其他產品的廣告,而且感覺好像更容易被觀眾記憶。。
第二:角色設定
如壹位網友在朋友圈留言表示:“額,有點尷尬。這麽大不會做飯?情有可原。但是現在都啥年代了?妳都會用智能手機?不會查百度?非要打擾爸媽?腦子瓦特掉了吧。情商智商雙下線。煽情的太過。”
以致于网友们纷纷就地取材,替其他品牌写了一波slogen……
微信:距離千萬裏也能壹句話叫起。
菜譜APP:川魯粵淮揚都在手裏。
外賣APP:家過不來,就把家叫過來。
杜蕾斯:B事兒不懂的媽寶就別送出國了,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交友APP:知道妳會做什麽,也知道妳愛吃什麽。
留學中介:這樣的傻*都能出國,何況妳。
百合網:妳以為這是想家,其實因為妳單身。
小米手機:手機定時靜音,別讓別人屁大點事就吵醒妳。
這篇廣告,雖然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壹些問題,不過單從故事結構以及節奏把控上講還是相當不錯的。
总结来说:“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不算是一个很好的广告,但却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從最近幾年的國內廣告來看,其實中國的廣告發展已經從之前的“砸錢搶大牌粗暴宣傳”,逐漸的向著內容營銷的方向靠攏,品牌宣傳廣告越來越具備故事性,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近幾年迅猛發展的“江小白”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說到這裏,今天就順便再跟大家聊壹聊關於“內容營銷”的那些事兒吧。
怎樣才算好的內容營銷?
可以從下面三個維度去判定。
1.可見度
可見度不同於曝光度。由於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的尋迅速發展,網絡上插播的廣告已經讓人產生了相當嚴重的視覺疲勞,現在狂轟濫炸的廣告模式已經日效漸微,現在的品牌廣告更重要的是要能精準投放,且保證具有足夠的穿透力和記憶點,能夠從品類中殺出重圍,在消費者潛意識裏紮根。
總結起來就是:讓消費者接收並記住。
2.可傳播性
在基於第壹維度的“接收並記住”的基礎上,品牌想要擴大影響力廣泛傳播,就必須具有可傳播性。精準送達目標消費者之後,憑通過內容去感染我們的用戶。消費者的潛在分享欲望被激發,會心甘情願的為妳的品牌帶來二次、三次傳播。
總結起來就是:認可並分享。
3.品牌塑造
最後壹個維度其實也是品牌傳播的根本目的:品牌塑造。品牌力是集知名度、美譽度和誠信度為壹體的概括,是消費者對品牌形成的概念對其購買決策的影響程度。品牌力由品牌商品、品牌文化、品牌傳播和品牌延伸這四要素在消費者心智中協同作用而成的。而優質的內容可以對品牌產生持續不斷的影響力,甚至衍生出附加價值,使消費者成為妳的忠實擁護者。
總結起來就是:消費並追隨。
簡而言之:以優質內容為核心的內容營銷能夠更容易讓消費者記住,把單向的廣告變得互動性更強,產品就會成為壹個超級自媒體,或得更多的傳播和分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