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境電商進口流程

流程說明:
1. 電商平台在上架販售商品前要先跟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進行商品備案。
2. 商品備案經海關及國檢審核通過後會建立一個商品備案號,表示海關及國檢已經認可此商品的備案內容,並經由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建立此商品備案號,此號碼代表此電商業者此商品的唯一號碼。
3. 收到商品備案號後,電商才可將此產品在自己的電商交易平台上進行販售,當中國消費者在電商平台採購此商品並網路進行付款後,即完成線上交易。
4. 電商平台負責將電子訂單訊息(如購買的商品備案號、商品名稱、購買人等),第三方支付業者傳送支付單信息(如付款人資料、金額、付款銀行等)及中國國內物流業者將物流單信息(如物流單號、收件人姓名、地址、連絡電話等) 傳送給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並且跨境公共服務平台會對付款人的身分證號碼及中文姓名進行驗證,這就是市場所謂的”三單(訂單,支付單,物流單)一証(身分證信息)”監管規範。
5. 三單的流程主要是中國海關認定跨境電商是”個人自用貨品”的原則來規範的,有交易就有訂單及支付單,既然是個人自用,就會有個人收貨姓名及地址,也就產生物流單。
6. 三單一証在跨境公共服務系統對應正確後,系統會自動生成個人物品申報單由報關行向海關進行申報,海關審核通過後就可以進行通關出貨作業。
7. 海外供應商必須依照訂單裡的產品內容及數量進行包裹包裝,一張訂單一個包裹,從境外辦理出口經由海運或是空運到達跨境電商口岸,此種進口方式稱為”跨境直購”。
8. 另一種進口方式叫做”跨境保稅進口”,即是將大量商品進口至跨境電商口岸指定的保稅倉存放,經海關及國檢審核通過後就可以開始販售,三單一証確認後則從中國的保稅倉直接出貨。
9. 訂單包裹打包完成經海關查驗通過後,由中國物流業者將貨物運送到收件人地址,整個跨境電商流程即完成。
跨境電商進口模式簡單分類可分為保稅進口直購進口等2種模式:
跨境直購進口模式成立的先決條件就是是訂單已經成立,消費者已經購買好商品並且已經支付款項,海外的供應商或是與電商合作物流業者再依照電子訂單內容包裝好商品送往中國國內消費者的收件地址。
保稅進口模式先將大量的貨品進口到中國大陸並運抵到跨境保稅倉,到保稅倉之前的通關方式還是要委託報關行申辦報關單進口作業,進入保稅區後,待海關及國檢審核通過並在入保稅帳冊後,電商才可將此產品上架到電商平台開始販售,當訂單成立就可直接從保稅倉包裝包裹出貨。
除了通關及物流流程不同之外,兩者的差異還有在商品種類監管模式的辦理條件不同:

我要留言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