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消費者視香港品牌為品質的保證,代表著時尚及有品味,香港企業應好好利用這良好信譽,重新訂立清晰的市場定位及目標顧客群,在內地建立品牌知名度。香港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日前舉辦研討會,特邀專家講解內地市場特點和競爭形勢,讓業者掌握在內地建立品牌的竅門。
信達中國顧問公司總監顏汶龍表示,中國市場有四大特性,歸納如下:
顏汶龍分析說,目前內地品牌市場發展有十大趨勢,港商可從中發掘商機。一是獨子現象,令兒童市場火旺,童鞋是其中例子;二是男女比例失調下的產品結構及品牌形式,如化妝品、服裝、美容等;三是銀髮族與保健醫療產品的需求;四是區域品味進一步提升;五是城鄉消費圈之間的過度產品周期進一步縮短。
他續稱,六是第一批次文化品牌已面世;七是由「假」貨提升至奢侈品的轉移,譬如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設計文化消費等;八是民族品牌的冒起,其中不乏國際名牌;九是山寨產品的擴張;十是神舟(航天科技)效應,令商家開拓高科技品牌。
![]() |
|
信達中國顧問公司總監顏汶龍說,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高達126億美元,佔全球28%,是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費國之一。 | |
針對港商開拓中國內地市場,顏汶龍提出以下的行銷建議:
拓展品牌,若不瞭解銷售渠道運作,便大打折扣。顏汶龍提醒業者,與大賣場打交道需注意賣場的組成架構和管理,賣場對公司產品或服務駐場的需求,同時,港商要熟讀零售的相關法規及駐場規條,也要洞察場內競爭對公司產品的互動關係。
駐場前,他建議港商留意駐場的位置,有甚麼競爭對手,並仔細研究合同細則、租賃期限(包括租金、補底和進場費的設定)及進出貨的物流要求。進場後,則要做好利潤結算(包含收款制度、促銷折扣)、退貨或滯貨的處理、駐場職員的監控、消費信息回收,以及駐場廣告及公司推廣的促銷協調配合。
提及港商很難在商場找到舖位,顏汶龍承認,現在深圳與香港商場的租金,已非一般中小企所能負擔,尤其是沒有品牌或連鎖店,申請進場並不容易。他建議港商準備詳細入場計劃書,另要注意「轉讓費」(頂手費)內容,因為很多情況都不包括轉讓設備。由於商場一舖難求,他建議港商可考慮開設社區店,主要集中在屋苑內,如在地舖開設薄餅外賣店等,這將是下一波零售發展的新契機。
我要留言